潜山市(天柱山) 文化旅游协会
唱 响 弹 腔 二维码
21
舞台是老屋的厅堂,雨在瓦屋檐缓流,我们隔着雨帘看演出。 厅堂角落二胡幽咽又高亢走起,年轻的俩女演员穿着早期红军的装束唱起来:红色五庙生态茶乡,千年银杏百年弹腔;潜山第一党小组,打响了新农运第一枪------词是近年流行的红色主题,演员的演技是原生态的,动作体态不甚灵便,可是乐声婉转,长吁短叹间听得出和京剧的钩连,那是骨子里的相通相近和相融。结束时,有人介绍许开学老人来了,说他是非遗传承人,我问年纪,答曰七十七,从十五岁开始唱弹腔,他说我现在还可以唱。我们请表演,他欣然应允。 由于2008年中风,他歉意说,只能坐着唱。二胡响起,他走进了他的世界——他的音调忽而似微风轻起,卷入稻田抒入林海,忽而似山泉从高处跌落,訇然作响;他的坐姿丝毫也没有禁锢他的体态语言,唱到艰难困苦时手指发颤,像趟过一座火海,小心静气时手指轻抚,又好像走过一座刀山;他的脸色是凝重的,是郭子仪为平叛大任前途未卜竭尽心虑,有时又转入喜悦,脸上的沟壑布满灿然,仿佛是功成名就一览无余。你不要看到他的豁牙,豁牙也有戏语,衬托着他的喜怒哀乐。 二胡收弓,他停了唱,我走过去细问唱词,他说:安禄山在河东争取反进,那贼子打战表要夺朝庭,承蒙先生李太白启奏一本,我父子领人马去把贼征,与贼寇打一仗不能取胜,多亏了长野仙六叶道人------刹那间剧情在我的眼前一幕幕呈现。戏文讲述的是郭子仪历尽艰难万险灭了安史之乱,回想过去的英雄伟业,感慨万千,回去给母亲祝寿。剧本的主旨是歌颂尽忠尽孝,这也是千古不变值得大写特写的主题,每个时代都要有忠心耿耿献身国家的英雄,尽管有时英雄也背上愚忠的骂名,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英雄最初的衷心、创造的业绩。他说中风在家,回忆起九个剧本,《郭子仪上寿》就是其一,我随他去看,毕恭毕敬的小楷,自右向左,自上而下,把忠奸和孝儒收藏其间。我忍不住要学唱,跟着他的音调走高走低、走深走远,春蚕的羞怯、夏蝉的率性、秋虫的幽扬也缓缓流淌于唇齿之间,他夸了我,第一次唱,就有模有样,现在的年轻人唱不出“仄”腔,他有些急!他说的“仄”,我理解为弹腔的特殊发声,类似于假嗓,声带不能全部打开,气流从鼻咽处入颅形成共鸣,因此高亢缭绕独具特质。他拄杖行走,上下台阶不要搀扶,宁愿雨淋也不要我伞遮,此处,地是他的地,天是他的天,沐浴风雨、经受高低曲折才是他和他的弹腔。 以上是我在深秋的细雨天和弹腔的第一次相遇,喜悦自是难以言表,我说不出它产生的根源和流传的途径,还是由专门的研究人员去探究考证。郑炎贵先生说,弹腔的活体演出团队仅存此一处,这就让我为古老剧种的生存现状深忧起来。 发扬和光大弹腔,靠程冲的几个老人带几个徒弟显然无济于事,五庙乡发展的口号是:红色五庙,绿色茶乡。百年弹腔,虽然也有宣传,却没有更多的实质性的大动作。笔者认为要把它列入“红色和绿色”的规划,甚至要把它作为重头戏。严格意义上说,五庙的“红绿”资源在潜山市不是顶级的,而要做成最强的,要找到牵动的纽带,弹腔就是这个纽带,欣喜地看到用弹腔表演的“红”,只是抽象笼统的一段,很是柔弱。要唱响弹腔,既要打造剧目,又要培养演员,这个是五庙特有的气质,而把这个特别融入五庙的红绿事业,“红绿”也是特有的,五庙的乡村有特色,就是卖点,就有生命力! 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,弹腔也是有局限的,受众的人群不多,它没有黄梅戏那样接地气,没有通俗的群众生活的原型体现,没有黄梅戏好唱易懂。我浏览许老抄录的几部戏文,都是陈年旧事,我不诋毁老戏,在此基础之上,能不能创作弹腔的《程千里》《第一个党小组》《茶香姐妹》?改善弹腔的发音,争取让人听懂,是当务之急的一项,这可能不在短暂之间,打字幕能不能算是捷径呢!有了好的剧目和表演形式,还必须要有好的演出团队,首先从五庙培养扩散,一方面弹腔要进课堂,做长线投资,另一方面,要利用目前的政策叠加,例如生态护林员政策叠加到演员,采取企业、政府组织再补贴的方式解决后顾之忧,固定演艺队伍。 相信五庙的领导和人民,能准确定位弹腔,利用它的一声婉转、一声昂扬,吼出五庙的声音,这就是五庙特别的“红绿”振兴! 上一篇程冲,有声有色的村庄
下一篇五庙听弹腔记
文章分类:
美文欣赏
|